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說「苦行」不對,但是你要了解,佛陀就是先經過苦行以後,才深切了解苦行不對,假如我們都不曾苦修過,那就沒有資格這麼說。所以常常有人這麼說:「修行不要太重儀式啦……。」我勸你還是先有儀式的好,等功夫到家了才能這麼說。尤其是有些知識分子認為「聽經最好」,我常常在講經,好不好我怎麼會不知道?告訴各位,沒有修行,光聽經成不了佛,不然釋迦牟尼佛聽經就好了啊,哪裡需要修得那麼辛苦,對不對?一定要透過修行,透過真實的生命改造,才能夠成為聖人。

各位想想,悉達多太子在優渥富裕的環境中長大,後來放下一切到森林中精進苦行,乃至聽說過著「日食一粒麻、一粒麥」的生活,現在則是要從這樣的苦行恢復正常的生活,應該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是。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七菩提分,八正道」;你留意所有的大乘經典,只要提到成就者的境界,都會提到「七寶池、八功德水」,它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心要浸泡在七菩提分裡,行要行在八正道上」;這是佛陀這時候最大轉變的關鍵,而這個轉變一定是經過一個實習的階段。

「……佛陀在菩提樹下一再地深入,就在第七天即將黎明之際,一顆尚未消退的星星在天際一閃,觸動了他那微弱的目光,就這樣『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了……。」佛傳上這樣的記戴,我們很難體會他當下內心的那種澎湃、激盪、震撼。我們用個例子來形容,這就像有個人擁有一顆寶珠,珠子裡藏有無量的寶藏,他使盡各種辦法想要打破這顆珠子,總是不得其門而入。有一天他在幹活的時候,一邊搬著一顆大石頭,一邊想著要怎麼打開這個珠子,就在這個時候一不小心,珠子掉下去,慌忙中大石頭也掉了下來,同時砸爛了腳也打碎了珠子,這種心情你能體會嗎?這種情況究竟他是要哭還是要笑呢?寶藏出現了,這是一直夢寐以求的,可是腳也被砸爛了,這又是很悲哀的事,心中的那種震憾,是很難體會的。

釋迦牟尼佛窮畢生之力要去追求那個境界,各位能不能想像得到?當佛陀下定決心在菩提樹下連續坐了七天,色身雖然已經精疲力盡、奄奄一息,但是內心的境界已經逐漸逼近,當內心裡頭三止三觀、那些深淺不一的境界、那個次第一再交互出現時,到了某個階段,突然天際的一閃星光與微弱的目光一接觸,所有的境界全部現前、靜止;那一個境界的出現,我把它叫作「心靈工程的滿分狀態」,生命改造到這個地方才算完成,這才叫作「止於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