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條件

行者初始條件

真實的人生

從宏觀來看的話,在生活裡,你要怎麼樣的活著才對;從微觀的來看的話,怎麼活著才有價值。

生活大概就是怎麼解除煩惱而已,你有煩惱、痛苦,不知道怎麼辦,年輕的朋友常常這樣,例如看到一個很好的對象,不把他當對象時,他說話都沒問題,一旦把他當對象時,說話就開始彆扭起來,為什麼?因為你心裡有恐懼,為什麼有恐懼?你不知道,這個就是虛幻生命的作用。當我們在進行微觀的時候,會發現到有一連串的工程要進行,可是假如只有微觀而沒有宏觀,就常常會迷失方向跟目標。就像很多年輕朋友,在找對象時,只要印象好就什麼都好,可是結婚以後,就不只是印象好的問題,由於之前沒有宏觀的人生目標,因此找的對象只要不是同族的就好,男的就找女的,女的就找男的,這樣結了就昏了,所以叫結婚。要是有宏觀的話,就會去命定幾個主題,像我為什麼要結婚?那我的對象跟我應該要怎麼搭配 ? 你開始會有這些想法。如果只有微觀,就不會有這些考慮,所以結婚以後,要開始一起生活時,問題就來了,這裡也不能配合,那裡也不能配合,最後還是決定再昏一次,所以叫做離婚,離了還是昏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對人生的標準跟看法沒有目標。因此要先從宏觀的立場來定位,定位以後再從微觀上去進行,先看看你這朵花,想在這個花園裡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是主角,結果常常變成豬腳。所以是什麼角色要先認識清楚,不要把配角的角色演成主角,就很麻煩,也不要把主角的角色演成配角,這樣都倒了,到底要怎麼演呢?回到宏觀的立場來看,我們在這個生命花園裡,要如何如何,其實是從宏觀再走到微觀,從華嚴經的立場看,則是從微觀走向宏觀,要兩方面互相交融地運作。從宏觀走到微觀,我的人生應該要如何的定位?

人生大概可以分三個層面來看,第一個層面叫做認真工作,第二個層面叫認真生活,第三個層面叫做認真學習,就這三個。

教養

生活中,隨時提醒自己恭敬一切人事物

任何六塵境界都是可以使我們趨向開啟智慧的媒介。對每一塵境你都要恭敬,透過它可以幫助你開智慧!你不恭敬它,它就不可能幫助你。能不能幫你,就看你的心,看你是如何恭敬它。媒介它只是個媒介,但是開智慧在你自己,所以,能對一切境界心存恭敬,我們稱為「一切恭敬」。為什麼要「一切恭敬」?因為你已經變成慣性,慣性就會缺少警覺性。一切恭敬是要你培養警覺性,學佛就學這個──學著覺悟,才叫學佛。每天一早起床,當你意識到「我醒了」時,不要那麼一下子就爬起來!剛醒來時,你還躺著,對不對?腦子清醒了,你記得:就在那一剎那,先念「一切恭敬」四個字!睡著的時候,你想要怎麼恭敬也恭敬不起來。趁著現在醒來的那一剎那,先提醒自己:我今天對一切境界「一切恭敬」,這樣提醒自己!就這麼一念,功德無量──這是真正的功德無量。不是師父在褒獎你:哇,功德無量!不是那個,而是你的生命開始由「凡夫的化身」要轉變成「覺者的法身」那個本質上的一個差異,就從這裡開始。那個覺性愈早愈好!一面在刷牙,心想著一切恭敬!一邊洗著臉,心想著一切恭敬!你想到就可以,不一定要唸出聲來。你要是怕只念到「一切」就睡著了,那吼出來也不要緊。就是在那一念,一清醒起來的時候,先「一切恭敬」。這就是「常遍禮」!禮就是恭敬,常遍就是在在處處。

時時反省自己的應對進退,是否真誠

在任何處境中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求實質,都要是真實、真誠、真意,不要假的、不要踏空、不要落虛了,要落實!這不是拿來評估別人,而是自己要培養實力,做什麼都要是真實的,不虛應故事!我們處理事情要完全投入,投入到忘我,再回來,那就有實力了!有實力的人不怕人家誤會,不怕這一次失敗,因為我有實力!失敗?再來、再來,我就會成功!所以做人想要成功,做事一定要做好,對於人際關係、應對進退就會有信心!你不認真做事,都是虛的,當然不會誠懇,那就太可惜、太遺憾了!我們應該擁有實力、實質、實德,擁有實際的德行,念念真誠、步步踏實,你的生命才不會踩空!

與人互動,注意別人對自己身語意的反應

我知道大家有心要修行,也想要成就,這都可以肯定,你也很善良,要不然怎麼會想修行呢?但是,為什麼修不成?那這問題就大了,所以你回過頭來,都要去反思自己──動機沒錯、心地也善良,那麼到底我哪裡弄錯了?

我常常當笑話來講:你老是在廁所裡面,就問人家「吃飽了沒?」,這個就好尷尬啊,你警覺得到嗎?當然,這件事我這麼提了,你大概就不會坐在馬桶上跟人家說「那個滷排骨滿不錯的喔?德國香腸很好吃」因為你現在有警覺性了… 如果這樣講還聽不懂,那我也沒辦法點通你了。

所以,你想修行有一個原則,經常反思、自省,只要我跟人相處有不當的地方,人家不能滿意,那就一定我哪裡有問題,一定是你這談吐,處事的時空因緣不對嘛,並不是你所做的、你講的不對,是那個時空、因緣,沒有對上啊! 我想,你應該有過這種經驗,我提了一個很好的意見,人家不接受。結果,反過來,他說那意見是別人提的,就像這樣,為什麼我講的他不讚美我,反而去讚美他?把你氣得要死,一直講說「那是我的、那是我的呀!」沒有人要理你,像這樣的情況,你認為不是你的錯嗎?絕對是你的錯,只是你不知道錯在哪裡啊!你問「師父,你看我是錯在哪裡啊?」那只能擲筊去問神明,不然我怎麼知道?因為那是你跟人家互動的關係呀!這真的要懺悔,這個反思、自我反省,非常重要。當然,別人誤解你,這是事實,你講的並沒錯,也是事實,問題是人家為什麼要誤解你?你問對方,他也沒有誤解你啊,講白了,他就是不喜歡你嘛,為什麼不喜歡你?那要問你自己,你為什麼讓人家不喜歡你呢?這個就是「修行」啊,你知道嗎?看得到的話,當下你就全滾了、全滾!全部,所有的業障全翻了、全部除掉了。看不到,它會繼續來,那你只好一直拜懺、拜懺,至於如何懺悔,那又是另外一個法門了,

華嚴五祖宗密大師的法門就是一再地懺悔!所以,各種法本、各種的懺悔本,你都要仔細地去看一遍,那法本、懺本,每一本都不一樣,總有一個會點到你的要害。希望大家,你真的想修行,那就從拜懺開始吧,密教的行法,拜懺裡頭所行的都是密法啊!

培養對菩提心的認識

摸索求解

真實行,只有三個要件,只有三個要件。

所有的其他法門,你所講的法門,統統都是媒介。拜佛啦、誦經啦、念佛啦、持咒啦、修法啦、打坐啦,統統都是媒介。真正你要修行的,只有三個要件,就是:疑情摸索解決摸索時所遭遇的困難。解決了,你修行就成功了。關鍵就在這裡。

你自己慢慢去思考,修行是真實的方法,只有這個部分。你不要蒙著頭,人家講你就做,那叫盲目。跟你講磕大頭、十萬拜,你就拼命說磕完以後呢?還是一樣,坐在那裡發呆。說開悟嘛,好像也沒什麼,對不對?那磕完頭要幹什麼?毫無意義。那你就要想說,我這樣磕頭,對嗎?我這樣拜,對嗎?古人講了,要不然你這種拜啊,不管大禮拜、小禮拜呀,統統都是如搗蒜,磕頭如搗蒜,沒有意義。

念佛也一樣,為什麼會告訴你:「喊破喉嚨也枉然」。你那念佛是白念啦。你一天念十萬遍,一天念十萬遍,有用嗎?沒有用,到底要怎麼念才對?怎麼拜佛才對?那就是你的疑情啊,就是你的疑情。這個是提供給各位參考,假如你對這三個,覺得太不可思議,什麼叫疑情也搞不清楚,什麼叫摸索也不會,我告訴你另外三個,講法不同,內容一樣:

第一個,認真工作,你在工作的時候認真做,不要應付的做。你去注意看看,認真工作的人,他會成功,但不見得,人家歡迎你,你要留意到哦。

第二條件叫認真生活。你在生活中要很認真,與人相處要認真,不能應付。應付不行,認真生活。就是待人處事的部分。

第三個叫認真學習。那你要謙虛,很多人都很想告訴人家,你想告訴人家,表示你不學習。人家講,你要聽。所以,我們華藏工程裡講:聆聽、欣賞、接納。這個是認真學習的一個標準。

重視家教

你的生命、你的身體是個宇宙。你不定位,你是宇宙中的一個因素。你定位以後,整個宇宙以你為核心開始轉過來。

你要成為整個法界的核心,還是你是法界中的一份子而已,被人家去組合,被人家組合,那你就會痛苦,會想求解脫。你想求解脫就不想被人家組合掉,那你就自己定位。當你自己定位以後,整個法界的因緣就以你為核心,重新改組過來,要看你了。這個我們講過很多了。我們一講再講,一講再講,你要懂得在哪裡?所以定位很重要。但是你不是不定位,你跟剛才講的,你很盡力,但是不得力。為什麼你沒辦法定位?因為你人生沒信心。叫你修這個法,你說“師父,我本來修那個”。好吧,那你就修那個。“不過,師父,你這個比較好。”怎麼辦?腳踏兩條船,什麼都要,結果最後就掉到菩提大海裡面去,會很難過,關鍵就在這裡。這是整個行法的一個概要。應該講的很清楚了,還有沒有弄不清楚的?就算你只來聽這一堂課,也夠了,這輩子夠了,但是你要照這樣去做啊!你要不照這樣去做,夠也沒用。

就像很多人賺了很多錢,用也用不到,賺了就要用,你不用幹嘛賺那麼多。留給別人賺,這個法那麼好,也聽到了,你就會去修,先把前面那個資糧道弄起來。最好就是自己結界,再參加華藏工程,一定要試著在家裡推動華藏工程,家裡要推動華藏工程,跟你那一半,跟小孩子,或者跟父母,尤其父母常常跟你吵架,那你更要跟他華藏工程,你跟他講華藏工程,他聽不懂不要緊,我們定一個原則,那個晚上全家人坐著,兩件事不能做,第一個不能打電話、接電話。你訂禮拜一、禮拜二,七天找一個晚上。第二個,不做家事,什麼都不能做,只能坐在這裡。坐在客廳,泡茶可以,聆聽、欣賞、接納,就這個工作。每個人發言時間一樣長。你不要爸爸一講完三個鐘頭講完了,好了睡覺了,這是什麼家庭華藏工程啊?這個不算。那個霸道的人一上臺,講完了,不准發問,睡覺。那不行。五分鐘的標準,或十分鐘的標準不要緊,大家都一樣。爸爸說十分鐘,大家都十分鐘。不能爸爸講十分鐘,其他人剩下兩分鐘,那不行。十分鐘大家都十分鐘。爸爸再講,大家都要聽,不要換到媽媽講,爸爸說我要去拉肚子,那不行。一定要聆聽,你不在場,你怎麼聆聽?你說我在那裡面也聽得到,不算。一定要恭敬,要尊重對方。做,大家都一樣,爸爸講完,媽媽講,這次序倒無所謂,媽媽講完了,兒子講講。兒子講完了,女兒講都可以,照著次序輪下來講,或者倒過來,女兒先講,小的先講,也可以。但是這個工程公平的、公開的、真實的,沒有說在這裡講的,講完不算,沒有那種事,講完就算。

這個是什麼——叫你彼些相互瞭解。爸爸、媽媽要瞭解子女在想什麼。子女其實來講,子女是早已瞭解父母了,是瞭解了。不信你看,媽媽才開口,兒子就知道,好了,下面他替你講了。為什麼?因為他早就在觀察你了,只是爸爸媽媽老是把兒子當做說—你什麼都不懂。他別的不懂,爸爸媽媽在想什麼,下一句要講什麼,他都很清楚,但是問題是—爸爸媽媽不瞭解子女。所以有必要。為什麼說子女一不聽話以後,爸爸媽媽千呼萬喚不回來?因為他太瞭解你了。你不瞭解他。你再怎麼千呼萬喚,他就知道你下一句要講什麼,我回去他又怎麼了。因為他很清楚。所以這個關鍵就在這裡,一定要讓父母親瞭解子女。家庭華藏工程用意在這裡。

哪種情況更需要呢?大男子主義的爸爸,或者女強人的媽媽,那種家裡,更需要家庭華藏工程。因為這種情況通常子女會有所壓抑,你這資糧道就很難,你可能沒問題,但子女將來,心靈年齡與心智年齡都不能成長,被你壓著,甚至於被你扭曲了。所以我們為了子女,他的法身慧命,你最好在家裡好好地推動家庭華藏程。你不要以為說,不會啦,我的孩子不會錯啦,不錯是你講的,以後你就知道,很糟糕。因為他可能壓抑,假如很健康的家庭,他是不會壓抑的,那當然沒有問題,不過我們還是認為需要,假如你是一個很健康,身心很健康的家庭,那你的資糧道本來就很快。這個成績就很高。再來就是培養你到底有沒有出離心,你到底有沒有看到這個世間是虛幻的,是無常的,那有沒有真實的,有沒有永恆?這個部分,我們前面都跟各位講了,要從這裡直接進入,你第二個資糧道就具足了。

當你開始產生以後,你會摸索,找尋真實的生命。那這個時候你的學佛因緣來了。既然已經在學佛,很快你也到華嚴這邊來,你到華嚴這邊來,很快你又進入到圓融道來。所以,假如你是這樣的話,兩年時間,你的命運改造,你的整個生命都會改變,兩年就可以了。然後就入流了。入流以後,大概三年的時間,你就成為法身大士。你直接進去了。我跟你講很清楚,我是要負責的。你不修,那你就看著辦,我沒欠你,我跟你講,不背這個因果,你自己要背我沒有辦法,你自己要好好去用功。這個部分跟各位講的很清楚了。

具備菩提心的要件,待有緣進入科班訓練

一、三緣念——緣念道場、緣念法門、緣念善知識

密法,他可貴的地方,貴在恭敬,要恭敬,你一定要產生殊勝感。我們跟各位講,學華嚴的人有三緣念,有四具足信,三緣念就是緣念道場、緣念法門、緣念善知識,你對於這三個標的必須有絕對的那個殊勝感,這個模式你必須建立進來,架構進來。道場代表佛,道場就是佛所住的地方,法門代表法,善知識代表僧,你對這三寶不能給予絕對的神聖化、殊勝化,那你這個法門不入味,絕對不入味。假如你在這個三個方面,對道場也好,對法門也好,對修行也好,有任何的是非、誹謗,那很簡單,金剛地獄侍候。所以,我告訴你不要自己造業,假如你聽到了,聽到人家告訴你善知識的是非,道場的是非,我們要非常的慚愧,非常地懺悔。造業的人,那他自己的果報,你能勸他,你勸他,不能勸他,你就不要理他,自己趕快懺悔,非常不幸我聽到了,這是一個惡緣。你假如被牽著走,那你是無故的,對不對?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那個人要牽你下去,你為什麼要跟著下去呢?你要趕快把它斷除這種關係。這個是告訴我們,你對於這三寶,必須要有絕對的這種恭敬跟殊勝感,不但是形象上的,而這種恭敬心要成為你的生命因素。所謂成為生命因素,也就是在你的生命中他會構成一個模式,那個模式他會反復的運作,不會離開,不會離開的。

二、饒益眾生

站在佛教的立場來講,自古以來談這些叫做資糧道的東西,大概不下一千條以上,那我們要跟各位講的是,綜合歸納以後那有哪幾個?其實我們要跟各位講啊,一個人要修行成就啊不難,你記得,修行要成就不難,但是你要具備修行的條件,大概就很難。就是修行條件,不要說千萬種了,大概成百上千都不為過。

我們總括起來有三條:

第一條人格性要健全,要獨立,要成熟。人格性成熟的人啊,修行是很快的,是很快的。至少你要到獨立才有可能修行,只有健全啊,還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你假如連健全都沒有啊,修行的門都沒,這是第一個條件。什麼叫健全啊?很簡單講,社會適應性良好。你出入社會跟人家相處是不是及格?這個你自己驗證就知道了,不要人家講,人家講都不好聽,你人格不健全,那就要住精神病院還是神經病院,我就搞不清楚了。

第二個就是善思惟用心,你要懂得思維,思維是什麼?就是處事的流程,你做事情有沒有程式,你懂得先做什麼?我們在看大家處理事情,會發現:第一個沒有章法,第二個沒有目標,第三個亂糟糟,那就沒有思維能力。用心是解決困難的能力,有思維能力的人,這輩子在這個世間,人生大概沒有什麼挫折,也就是說,有思維能力的人,他人格性會很健全,你要記得這個原則。那麼有解決困難能力的人,基本上他是有善根的。我要把這個講開來,那都要幾十個鐘頭,因為它已經包含了成千上萬的資糧道條件。善思惟的這個善和善用其心的善一樣,他有導歸自性、導歸解脫、導歸圓融的傾向。換句話說,你的思維跟你的用心,都是能夠饒益眾生,對三世間圓滿有所幫助的思維跟用心。假如沒有這個能力的話,你就是自私,只圖自己的利益,這一個人格性是有瑕疵的。你要留意到,“善”思維用心,是一個,這兩個條件,一個是充分條件、一個是必要條件。

第三個叫做發菩提心,這個就很專業了,發菩提心不是你自己講的。你發的心算不算?很多人說修行已經修了幾十年,我們只能夠說盲修瞎練幾十年,因為這裡頭涉及到—你對靈性跟修行的一種認知,假如沒有的話,你怎麼叫修行呢?很多人吃素念佛叫不叫修行?當然也算了,就所謂皮毛嘛。你更精進,打坐,算不算修行?大概是皮毛的皮毛,還有很多。我不吃可以吧?嗯,本少爺能夠三個月不吃,嗯,三個月不吃,可以。我們最多的記錄有一百零八天不吃的。到了五六十天以後啊,坐懷不亂,你知道嗎?等到一百零八天過後,逐漸恢復的時候,每個人都是金剛勇猛,那這斷食就沒意義了。你要懂得,這當中有哪些工程要做?沒有的話,就是活該嘛,有飯不吃,餓的要死要活、懶洋洋的,那就不對了。所以這些都必須要有人指導,不然不算。你拿個蒲團,角落一坐,你都入定了,因為什麼?家人都找不到你啊。厲害吧?然後幾個鐘頭不動,你就很厲害了,不動又怎樣?你能比得上佛像嗎?從雕好以後,擺在那裡都沒動過,你才幾個鐘頭不動要幹嗎?你吃素吃得很厲害,牛羊也都吃草啊。所以你要懂得所謂修行到底是什麼?要搞清楚,這些條件要弄好。要發菩提心更不是你講的,所以這裡都有一些先決條件需要人家指導。

「佈施」與「供養」是修福的本體

今日來到大華嚴寺的網站,如同踏進大華嚴寺的山門,透過線上的捐款,就像在功德箱上投下您隨分、隨力、隨緣的護持。感謝您的每一分支持,讓華嚴思想能透過現代的媒介,傳達到每一個需要的人群、散播佛法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