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嚴寺北美三鶴道場(Triple Crane Retreat Center)美洲華嚴世界社區(Huayen World Community of North America)共同主辦的「AI與覺知:人工智慧時代的跨學科對話」於2025年10月11日假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Kuenzel Hall圓滿舉行。活動匯聚來自人工智慧、醫學工程與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探討當代科技與人類心智、禪修智慧之間的深層關聯。

本次論壇邀請三位國際學者擔任主講人: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電機與電腦工程系教授 阿比拉什・潘迪亞博士(Dr. Abhilash Pandya)、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幹細胞研究中心遺傳發育所教授鄭佳瑋博士,以及休士頓大學市中心分校(University of Houston-Downtown)電腦科學與工程技術系教授林洪博士。三位講者分別從不同學科出發,呈現人工智慧研究、佛教觀照智慧,兩者相互映照的可能性。

潘迪亞博士以〈人工智慧於手術機器人中的具身化與內觀禪修的平行性〉為題,分享他在手術機器人與智慧影像系統的研究成果,說明AI如何以「具身覺察」的方式提升醫療決策與臨床安全。潘迪亞博士指出,正如內觀禪修,透過身心覺照達至安定與清明,AI機器人亦可藉由自我校正與環境感知,展現更高層次的覺知智能。

鄭佳瑋博士的發表〈以人工智慧解碼幹細胞〉,則是從生命科學角度,探討AI如何轉譯多維度的基因與代謝資料,揭示營養感知與組織再生之間的智慧機制。她將此過程比喻為《唯識學》的「轉識成智」,AI的學習亦是從資料中提煉智慧的歷程。

林洪博士則以〈人類心智中雙重性的遞迴範疇模型〉為題,結合類範疇理論、易經與華嚴思想,探討人類意識在覺知與思維之間的往返運作。他指出,漢傳佛教禪修傳統中的「心境雙融」,可為當代AI與認知科學提供新的理論架構。

本場學術論壇科技與人文關懷並重,不僅開拓了AI研究與禪修實踐的對話空間,也喚起人們對「科技向善」與「智慧覺醒」的再次省思。未來,世界華嚴總會將在全球各地持續推動科技與靈性並行的學術交流平台,讓更多專家學者與修行人在覺知與創新的交會中,共同探索人類心靈與人工智慧的未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