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二十四尊天菩薩
世人營建此供佛齋天之法會,誦經禮懺,施設淨食,以供養十方三寶、護法天神、天將的二十四位代表及其隨從。二十四天原來是佛寺祭天時供奉之神,明代開始設位奉置。二十四諸天指的是佛教的護法諸神,又可稱為“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護佛法之功。後增日神、月神、娑竭龍王及閻摩羅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龍則秘藏法寶,閻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為二十天。
後又將“天龍八部”之緊那羅王,及星宮、岳帝、雷神增入其中,形成二十四天。佛教中的諸天鬼神大多源於印度婆羅門教和印度民間神祇。早期佛教與婆羅門教的種姓至上、祭祀至上和天神至上理念不同。但佛教並不否認天神的存在,它把天神作為一切有情眾生的一個部分,成為佛教的護法神。
現在中國各大寺院的大雄寶殿中的諸天像已中國化,成為中國古代帝王將相和貴婦的面貌。齋天的儀式除了諸佛菩薩及天上諸天外,還包括了地上眾神和龍眾、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迦等一切佛教的護法。所謂「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殊勝。」世間一切珍貴物品皆要用心來供養諸佛菩薩,因為誠心的供養才是無價之寶。
所謂齋天,是以甘饌美食供養天道諸神。為什麼稱為「齋天」呢?據儀軌所載,進行齋天法事,第一要嚴治淨室,第二要清淨三業,一般稱作「齋戒沐浴」,也就是說要讓自己與諸天神的「德」相稱。以天的「德」來說,由於過去生的積德,布施、持戒、修定,而得生於梵天。因此,齋天時要做布施、持戒、修定等定課,這才能獲得天神的護佑。除了在可以在特定的日子齋天外,也可以在每月初一、十五供佛時同時齋天,甚至每天做定課後也可以迴向諸天。齋天、敬天是很有感應的。虔誠的齋天、敬天招感很多護法神的護持,而且很快可以滿願。
在齋天科儀中,記載著一位「第一成就眾事大功德天」的天神,這位天神的福報是容易成就眾事,求財得財,求壽得壽、求子得子……,這些是很容易滿願的。而佛教的齋天也會在每年的農曆過年期間舉行,一方面感恩過去一年來天神等的護持,另一方面則祈願在新的一年裡能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於大華嚴寺鹿谷道場供奉的二十四尊天菩薩,以原木雕刻搭配極彩的工法,呈現諸天梵王的尊貴意象。每年新年期間大華嚴寺舉辦之「供佛齋天法會」,透過摯誠禮請、供養二十四尊天菩薩以及搭配齋天科儀,祈求新的一天華嚴法運順利、國泰民安、法會參與者闔家平安。
大功德尊天(梵文Mahasvi)
即吉祥天女、音譯為摩訶室利,摩訶意為「大」,室利有二義:「功德」和「吉祥」,合起來即是「大功德」或「大吉祥」。
大辯才尊天(梵文Sārasvati)
又叫大辯才天、大辯才功德天。顧名思義,辯才天以「聰明」和具「大辯才」而得名。能唱出美妙的歌曲,又稱美音天、妙音天、妙音佛母。掌管「智慧辯才」、「音樂」與「福德」的天神。
大梵王尊天(梵文Brahmā)
「梵」的意思是「清淨」、「離欲」。梵天與毘濕奴、濕婆合為印度教三大主神。是婆羅門教的尊神,被認為是世界萬物的始祖。後來也成了佛教的護法神。
大帝釋尊天(梵文音譯是 釋迦提桓因陀羅)
意為能天帝。因陀羅即帝釋是印度古老文獻《梨俱吠陀》中的主神。帝釋成為佛教護法神後,被視為忉利天之主。帝釋天住在須彌山頂的善見城,統領其餘諸天。
東方持國尊天(梵名提多羅吒)
「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佛教傳說此天王居須彌山黃金堆,率領諸毘舍遮(顛狂鬼)等守護東方弗提婆洲。在四天王中,除北方為毘沙門天之外單獨供奉,其餘出現的絕大多數場合是與其他三位一起出現的。
南方增長尊天(梵名毘流馱迦)
率諸鳩槃荼(甕形鬼)、薜荔(餓鬼)等駐守南方閻浮提洲。此天王也令人增長善根,故名。增長天王的形象,右手持矟,矟根著地。另說身赤紫色,紺髪,臉顯忿怒相。
西方廣目尊天(梵名毘留博叉)
據說他能以清淨天眼觀察護持世界,故名。居於須彌山白銀埵。率領龍族及富單那(臭餓鬼)等守護西方瞿陀尼洲。形象左手持矟,右手持赤索。
北方多聞尊天(梵名毘沙門)
「多聞」比喻福德之名聞於四方。在四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單獨出現的場合較多。常以梵名音譯稱之為毘沙門天。
散脂大將尊天(梵文Panika)
又譯作散脂修摩、散支、半支迦等,意思是密神。是北方毘沙門天王的八大藥叉將之一。其餘的七位是:寶賢大將、滿賢大將、眾聽大將、應念大將、大滿大將、無比大將和密嚴大將
「佈施」與「供養」是修福的本體
今日來到大華嚴寺的網站,如同踏進大華嚴寺的山門,透過線上的捐款,就像在功德箱上投下您隨分、隨力、隨緣的護持。感謝您的每一分支持,讓華嚴思想能透過現代的媒介,傳達到每一個需要的人群、散播佛法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