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心態

為什麼進入佛門?

  • 學佛真正的意義是自我生命的探索,是將生命從大腦認知的枷鎖中釋放出來而是回到生命的故鄉,成就全生命觀,就是毘廬遮那佛的法身境界。
  • 學佛是將偏差的觀念與行為扳正過來,否則即使是把佛教經典都背得滾瓜爛熟,也只是習得了學問戲論而無法究竟其深意。
  • 學佛的人最怕沒有耐心,初識佛學瑰麗便自以為窺得全貌,或勤學未得要領,心感挫折便半途而廢。俗話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半天;學佛三年,佛在天邊。」
  •  學佛可能遭遇危機,例如沒有好的師父帶領,缺乏正確知見,不求甚解斷章取義,穿鑿附會去連結通靈、異象、感應等外道妄想;或學佛知見雖正確,卻疏於反省覺照,一念之差,我慢心起,因心魔障道而誤入歧途。
  • 為貫徹學佛初衷,修行確有其必要性,世人總認為要比照苦行僧似的跋山涉水、暮鼓晨鐘、饑疲勞役,才算是修行,實為矯枉過正了。
  • 真正的修行不在於表面形式,而是發乎內心,無論是發菩提心、發勇猛心、發長遠心,都是想要控制內心轉向的目標,所以發心代表了人類對生命目標的選擇,人生成就的高低,純粹是看發心初衷。

進入佛門,如此修、如此做,對嗎?

  • 學佛是學著要覺悟,若能把握要領,便能很快的達到目標。所以問題不在佛法的難易,而在眾生的根器。佛法教我們「覺悟」,社會教我們「識物」。文字上看起來很簡單,就這麼兩個字有什麼不同呢?下面舉個例子來讓大家來探討,「覺悟」與「識物」的差別在那裡?譬如這個杯子,世間法教我們要把事相認識得清清楚楚、確確實實,這樣的東西叫杯子,不叫茶壺,壺與杯子是不一樣的,不要記錯了。佛法卻不一樣,佛法講的是「觀念的澄清」,而非在於要求對事相的認識。但由於人類的語言文字有限,對於事相比較好說明,可是觀念卻很抽象,只有藉由事相來說明瞭。所以,會學佛的人能透過事相瞭解觀念,不會學佛的人一遇事相就執著於事相,無法轉過來。這個從事相到觀念的過程,轉得過來就叫「開悟」,轉不過來就叫「執著」。
  • 佛法中有很多儀軌,透過儀軌修練心性,心若到位這些儀軌其實都可以不要,它們之所以存在,為的是要「讓我們覺悟」,而不是執著。並沒有規定說學佛的人一定要怎麼樣,可是我們卻一定會去做那些事,譬如拜佛,學佛一定要拜佛嗎?沒有,有就是執著。可是每個人卻一定會去拜佛,因為藉由拜佛的事相,可以把我們貢高我慢的心給降伏下來。這就是觀念。佛堂裡為什麼要插花?為什麼要以花供佛?只是為了花兒美麗嗎?這時候花代表什麼觀念,就得轉過來了。花表示「因」,什麼因得什麼果,好的花就得好的果,借著花的事相來瞭解花的觀念。花除了因以外還含有什麼其他意義,這就與各人的心量有關了。花是一棵植物的巔峰狀態,生命在最旺盛的時候才會開花,所以今天我們來供花,就表示我們的生命充滿朝氣,處於精神最旺盛、最美麗的狀況,也表示我們的人生要像花一樣充滿能量,這就是「觀念」。
  • 學佛是學著透過事相來瞭解觀念,所以佛法較重觀念而較不重視事相。也正因為如此,有許多人誤解佛法是唯心論。不錯,佛法是有許多地方很重視心,但是很重視心並不表示只有心而已,還是得透過事相。沒有事相當媒介就起不了作用,這樣就不能叫唯心。心雖能主導,但尚需透過外緣,才能發揮作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學佛的人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為什要來學佛,學佛為的是什麼?觀念清楚的人覺悟就快了。學佛的人也就是這麼一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活活潑潑的人,即使偶而假裝糊塗,腦筋裡還是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不可以拿一般常人的眼光來看修行人。當我們覺得修行人有問題時,其實往往是我們自己有問題,因為修行人是要「矯正」我們不正確的「觀念」,而我們卻反而以為他對事物的認識不清。為什麼會如此呢?那是因為我們執著,而他也知道我們執著,為了要使我們開悟,才在觀念上給予調整,可惜我們渾然不知,無法接受這種訓練。

看清自己的習氣

貪心重

貪心重的人是什麽都好,你會發現這種人好到沒有原則。人家說把你頭斬了,他也說好,人家說把你斬成五大塊好不好?他也說好,但是與愚癡的人不同,他會隨緣,隨緣得讓瞋心的人氣得直跳腳。他不是沒原則,他是貪的心性較重,這種人講話柔和,不會得罪人,較能包容別人,這種人樣樣好是一個講法,這種人目標太多,因為貪心,什麽法都要修,什麽人都要度。瞋心的人不同,你不符合他的標準,他會把你像球一樣踢出去。貪心的人的心態則會是「這個人可憐,我不度他誰度他?」所以三教九流,他度一堆在他身邊。瞋心重的人不是如此,看不順眼就踢出去,是非分明。

瞋心重

只要是原則性很強是非分明的人,就是瞋心重。你若犯過時,他會很容易發脾氣。瞋心重的人正義感也重,他若發現人家道理不對,他就要講給你聽,講到你同意點頭,這叫瞋心重,不一定是發脾氣,他們就是過去有修行,是非心、正義感、名利心、分別重的人就叫做瞋心重。

癡心重

癡心重的人我們說憨憨的,人家說什麽都說好,沒意見,人家說為什麽這樣,他說你說的就好

屬於哪一種人?

各位想一想,你屬於哪一種人?你若說我都有,那你是凡夫。過去世有修行的人,帶著習性是很清楚的,你若說我一半一半,那證明你過去世都沒有修,不用說那麽多,這些都是人的習癖。有這種習癖是正常的,因為有修行的人,已經不是凡夫了,你也不是十全十美,你要對自己要先認識,你不要亂闖,頭尾胡亂拼湊,先瞭解自己,要改進就很快。我是非心重,要稍微慈悲些,不要太強硬,說話要柔軟些。貪心太重,要學果斷一點不要拖拉,因貪心重的人從頭到尾下不了決定;對自己瞭解,要改進較快;道理通,但下不了決定,學密的人對自己要瞭解。

勿執著於相應或神通

密法修持很容易有相應情況,這時你要保守秘密。知道就好不要到處嚷嚷。道教講有一法必有一法破解,有解方。你有辦法現前,必有辦法叫它消滅,有辦法現前沒辦法消滅,你還是修單向的。法界中都一樣,因為有山有海,為什麽有山?因為海裡土壘積成,所以你如果去森林中有毒草,附近必有解毒草;所以你用心的方法必有一法對破,你若沒有這個定力,不要讓你的境界現前,這很簡單,會的人不多。基本要領你沒抓住,你無法回頭。再很多妙用產生,你如不會用會產生很多偏差。如果這樣,你就沒辦法處理。

「佈施」與「供養」是修福的本體

今日來到大華嚴寺的網站,如同踏進大華嚴寺的山門,透過線上的捐款,就像在功德箱上投下您隨分、隨力、隨緣的護持。感謝您的每一分支持,讓華嚴思想能透過現代的媒介,傳達到每一個需要的人群、散播佛法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