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提咒如何持?如何迴向?
我們開始修法有兩個部分得同時進行:首先觀空。現在持咒,這是空性,剛剛講般若性空的智慧,所以要有文殊菩薩的觀空智慧。另外是修普賢菩薩的法門。二者必須得兼,并得結合在一起,不要修一下就停滯,反正一切皆空!不是這樣,修法剛開始一定得扣得很緊。眼前若不扣緊,將來便難以超越。所謂超越就是把這個法放下,但現在若不抓緊,將來如何放下?你要佈施,手裡得有東西才能佈施,沒錢、沒東西怎麼佈施?所以一定要很認真地去修法。最終目的還是在於「放下」。此刻積極修為,修法時,性空也是併在一起同時進行的。
整個行法過程中,無論是持準提長咒或短咒都可以,我比較主張持心咒,亦即短咒的部分:「唵 折隸 主隸 準提 娑婆訶」,念的字數有一點彈性,譬如「唵 折隸 主隸 準提 娑訶」是九個字,念「娑婆訶」就變十個字,或者念「唵 折隸主隸 準提 吽」八個字也行,是八、是九或十個字,都不要緊,加上「怛姪他」也無所謂。在用功過程裡,念這八、九或十個字,一個鐘頭一千遍或許會有一千個妄想,念三千遍、五千遍,就有三千、五千個妄想。但從五千遍開始到一萬遍之間,妄想會變少,這一點行者本身可以很清楚感受到。從一千陸續增至五千的過程,會有很大的變化,每天選個時間去試驗,功課本身一小時,加上前行部分半個鐘頭,總共一個半小時。假如剛開始沒有太多時間,那就試試半小時,加上前行總共一小時。
持咒一個鐘頭為標準,短咒念三千大概算正常。正常的換氣、吞口水都沒問題,但妄想仍多。念到五千以後,你慢慢發現聲音無法太大,否則喉嚨受不了,於是你開始進行調整,到達一萬之數時,你就變成金剛持、金剛念誦,只有嘴唇動。一萬以上,由於嘴唇的頻率太快,於是等於不動了,而從喉嚨發出一種聲音;一萬五以上則不由喉嚨發聲了。這聲音必須自己去感受,你會覺得聲音已經不由身體,而由心裡發出。也就是說,從一萬五到二萬之間,你將發現聲音是由腦筋裏面發出來的。本來從嘴巴(頰)來,後來變成從嘴唇、喉嚨來,然後由心來,再從大腦發出來,超過二萬以上,全身都可發出那個聲音。
發聲的祖師爺叫瑪爾巴,死時全身發出聲音,他人已經死了,全身卻還發出聲音,那就是他念的咒。一個鐘頭內念「準提心咒」二萬遍,大概已達大腦極限,對世間人而言已極為不可思議的了。然而這還是世間的,從這裡才算正式修行,是一種超越的修行。這當中不僅發聲的變化,連呼吸也改變了,否則用原來的呼吸法,一定無法負荷,搞到心臟病。這時候你若會調,隨著量的增加,什麽心臟病、肺病等癥狀,都將一體調癒而不見了。吞口水也會發生變化,連帶腹肌、腸胃脾肝等等,也都會調好,變得健康。聲音、呼吸、口水三方面都調得很好的話,什麽氣功都不必學,身體狀況定然一等一。
學佛殊勝的重點在這裡,這也是其奧妙之處。當真正精進修行時,所有功用都會發揮出來,修法過程中全部調整,包括心境也一樣。念到一萬遍時,你會手忙腳亂,一萬五以上大概已經無法算數字,你若念到兩萬怎麼算?根本無法算。到這個時候,你全身整體自然轉變,全方位地產生變化。修行絕非單一的,而是總體性的。例如念阿彌陀佛,一定要把它鎖住,一再地深入,你將會發現空性在這裡起作用。念到一萬開始轉變,聲音,由這裡變成那裡的,有口腔的聲音變成嘴唇的聲音,甚至變成喉嚨、肚子裡的聲音,最後要把心裡的聲音叫出來,然後變成腦波的聲音。
說起來容易,做下去就知道不可思議了。一萬、兩萬遍怎麼念?念的次數隨著呼吸出現。念的韻律是這樣來的,吐一口氣回來,大概就一百零八遍。吐一口氣差不多半分鐘,那絕不像一般喘一口氣三秒鐘就過去了,他可以延伸至三十秒。那時候如果調得純熟,大概會慢慢由一百零八遍增至一千零八遍,而念的聲音則與呼吸頻率結合。所謂龜息法、胎息法就是這樣來的,那不是深呼吸,而是一種轉變的開始。唾液,我們稱「津」,他會很自然地流進去,這東西最營養了。你現在的口水不乾淨,但修法到一定程度後,口水即變得清涼,可治百病,因為我們本身有條理好。這時候還談空或不空,就是心理上的障礙。心裡有障礙的人絕對不空,告訴人家「你就是放不下」,這種說法太粗了。修行進入微細之處,境界進來該怎麼轉?呼吸、聲音怎麼轉?唾液怎麼吞?凡此種種皆需轉化,不能停滯於某階段。
訓練完成後,我們隨時都可能提起正念,咒語便隨著呼吸而出。工作時亦然,隨著工作,咒語便跟著汨汨而出。當咒語和呼吸相結合時,咒語也可以和我們的所有行為相結合。咒語透過行為出去,神通即現前,這時候已然超越大腦,不光一個鐘頭念五萬遍、十萬遍,一念之間或刹那間即能念五萬遍、十萬遍,此即實修的不可思議之處。心理上有何障礙必須突破?平常注意聽經,把相關的法義、教理脈絡弄清楚,否則實修下去會碰壁、踢到鐵板,此皆因轉不過來。所以很多同修說:「師父,我回去拼一晚,拼到差點生病。」什麽都沒有掃清,當然會生病,不能一個晚上拼這麼多,必須循序漸進。假設現在念一千遍,三個月下來,每天一個鐘頭大概都念三千遍,如此加緊用功,再下來的三個月,大概就增加到五千遍。
水平一再提升,你發現念三千和念五千的氣質不同,念五千跟念八千不一樣,八千與一萬更是幡然有別,而念到一萬五以上,隨便什麽地方一站,任何人自然都會看到他。因為他依然極突出,有鶴立之姿。其實能念到一萬已經不得了了,氣質已然大不相同。
好書暨延伸閱讀推薦書[根本佛母-準提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