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本佛母 準提密法 【五】:密法修行的原則
密法的大原則是什麽?我們過去所接觸的多屬顯教的修持方法。密法和顯教的修持基本並無差別,但方法有異。要明白,學佛的究竟目標即是了生死、出三界、免輪迴,北傳佛教稱此為明心見性、開悟成佛。以此標準言,顯密皆是同一目標,只是方法有別。尤其密教的修行法門更多,故《楞嚴經》云:「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方法、方便很多,但歸元歸到最後,只有一個究竟。
我們常要求身、口、意三業清淨。怎麼清淨呢?這有三種修法。以顯教而言,主要以「意業」、「心念」為主。不管行者的程度高低如何,所要求的都是意業清淨,意業若不清淨,一切很難成就。有些人不重視意業,縱使福報很好,但業障亦頗重。顯教的修法是以「意業」為主而統理三業,身、口業都用意業統一起來,以此為標準,慢慢提升生命品質。
密教又稱「真言宗」,因為它的修法特別重視口業
密教有別於顯教,其修法以「口業」為主。這時,身、口、意三業可以單獨進行,要怎麼清淨都沒關係,只要在最高處予以統一;也就是說,三業分開進行,在成佛以前一定用口業來統治身業和意業,故密教又稱「真言宗」,因為它的修法特別重視口業。
「口業」的修法在持咒上用功。為何不將咒語的意義翻譯出來?蓋因咒語為「意業」的一個代表,故無需譯出來,持咒者自然能通。在「華嚴密」裡,修持既然從口業下手,一切密法的標準和基礎,便都統攝在這四十二個字母裡。「華嚴四十二字母」是一切密法的基礎,其他咒語皆從此四十二音而來,由此而起種種妙用。
「四十二字母」是一切妙用的本體,這個本體裏面分成四十二門,每一字母都是「般若波羅密」。學會四十二字母並不代表四十二個波羅密門都懂,可是只要修一個字母通,其餘便都會通。通達本體之後再起其他妙用、持其他咒語,就能把握該咒語的重點。
以西藏密教來說,其基礎是「唵嘛呢叭咪吽」。這六個音的重音何在?重音不同,修法便有異,所修的「般若波羅密門」也不一樣。以「唵」為重音是個法門,以「吽」為重音又屬另一種法門,差別在於不同的般若波羅密所起的觀想有異,結論也不同。西藏密教曉得觀想不同字母,所得的效果也不一,但從沒有人談過原因。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華嚴經》裡,可是西藏密教幾乎未接觸《華嚴經》,所以無法談清楚。
「般若波羅密」是一切佛法的基礎,進入「般若波羅密」才算找到修行的正確起點,而非成就。沒有找到正確入處,怎麼修都屬盲修瞎練,這正好說明「般若波羅密」在修行中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必須先摸索、找尋,釐出正確的方法與感受,才能開始修行。
好書暨延伸閱讀推薦書[根本佛母-準提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