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議題
.jpg)
師父有話說
活到了老年,若不對自然之物寄予關懷與生命感,生命力就會快速枯萎,甚至死亡。日常生活不能只倚靠、累積可有可無的知識與一般思惟,否則倘若身體能量消耗殆盡,卻無法激發生命能量,便只能靜待死亡了。透過充實與修行,產生的強大生命能量能矯正不當的色身,這就是極為重要的「正思惟」。
.jpg)
退休≠死亡
許多人一退休就像洩了氣的皮球,擔心沒有收入、憂心身體健康、操心孩子是否孝順,整天閒閒沒事做……,頓時失了生活的目標和重心,內心的失衡,導致生活和生理問題一一浮現。
假如活著真的就是一種無奈,死活又有什麼好掛慮的?人又何必為了不可測的未來而整天辛辛苦苦地鑽營財富?顯然,活多久根本不是問題的關鍵,重要的是活得起不起勁!
佛陀臨終時說:「在一切足跡中,大象的足跡最為尊貴;在一切正念禪中,念死最為尊貴。」死亡不是老人的權利,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死,了悟生死並非只是對生死的知識而已,而是一種生命智慧,覺悟的智慧與慈悲的愛是交互作用的,人愈覺悟愈會瞭解愛是人生的真諦。觀想生死尊嚴,希望「死而無憾」,就必須努力「生而無悔」。
很少人能體認到:其實,人活著,最重要的不是現實上的成就,而是保持心中的憧憬、嚮往與喜悅。假如我們能像小孩子一樣隨時保持著對這世界的好奇、憧憬與嚮往,我們的心就會隨時保持著喜悅,現實的一切都難對我們造成困擾。反之,當我們對人生的熱情、理想、憧憬與嚮往愈淡薄的時候,現實對我們的糾葛就愈深。所以,許多人在離開工作職場退休後,常陷入等死的泥淖中,看什麼都不順眼,與其說是因為現實的存在而喪失了理想,不如說是因為喪失了理想所以才會掉入現實的漩渦。
.jpg)
越活越靈光
人生舞台是給我們生活的,這生活、生命的本身富有彈性,具有空間。在這個舞台裡,我們能夠很優雅、很有尊嚴、很有風度的走台步。生存已經不是非計較不可的事了,所以不必為一丁點兒事斤斤計較,生命不只是生跟死的問題而已,它還有更大的空間供我們舒展,在成敗得失、是非毀譽之間,依然可以用優雅的態度來面對它,這就是風度。我們可以用欣賞的角度來處理人生的種種是非得失,生命的尊嚴也在這裡展現出來。否則為了生存,也只有浮沉於生死海。
不要以為王公將相很好,他們為了生存而處心積慮、勾心鬥角。但是我們卻可以遠離這一切,管他什麼廟堂樓閣!鐘鼎山林,悠遊自在,沒有逼迫和恐懼,生活便能很有風采、很有深度。走過大半人生看清了人生與生命所為何來,就可以自我定位了。人一旦清楚自己的定位,就會發現人生毋須為了鬥那一口氣而掙扎吶喊。人生舞台非常寬廣,可以悠遊自在,可以在山林間品茗下棋,可以採菊東籬下,永遠活在桃花源裡。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