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是佛陀成道時,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朗然大悟時所呈顯的那個境界,這個境界後人把它記錄下來,就成為華嚴經,華嚴經裏講到佛陀成道的這個剎那間所呈顯出來的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在如來出現品裏談到這個狀況,我們知道華嚴經一共有三個循環。
第一個循環:
從第一品開始,一直到〈如來出現品〉的成佛境界,一共是三十七品,這裏面對修行的次地、步驟、位階,交代的很清楚,是一個很完整的理論。
第二個循環:
第三十八品的〈離世間品〉。前面是講行布,這個地方則是講整個圓融,不講次第了。其中,普慧菩薩問了二百個問題,普賢菩薩每個問題都做十個答案,所以號稱「普慧雲興二百問」。普賢菩薩的回答則瓶瀉千酬。
第三個循環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入法界品〉,它是以善財童子生命成長的軌跡為例,說明我們應當如何修學。善財五十三參,告訴我們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是學習的對象,世間的每一切人、事、物都可以讓我們直接從現在的地方到達止於至善的目。這是華嚴經最大特色,這個就是不共別圓的一乘佛。
華嚴經要這樣反覆的一再講三遍,因為它確實太廣了。第一循還的基本理論部分就需要三十七品。第二循環的第三十八品<離世間品>,離講圓融而不講理論還是用了二千個法門來說明。第三個循環就用實例來告訴我們,人人都可成就。
華嚴經的修行-------
十信心
華嚴一開始談到真正要修行時,賢首品談就告訴我們「
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的「
信」要具足十個條件,亦即「
十信位」。
這十個信心又分有兩類,第一類有五個。
我們一般人都是把心安住在色身上面,能不能夠把世間的心轉為法身的心,這個叫做念心,念心也是一種信心。其次,生命本身有一個持續成長,永不停止的本能,這就是「精進心」,也就是「信心」。「信心」、「精進心」、「念心」,都是先從生命的本質來看。第四個「安定心」,第五個「慧心」。
信、進、念、定、慧這五個心,是我們生命品質應該具備的。
後面的五個心,則是熏習而來的,必須去學的 :
第一個「不退心」,修行不能退心。
第二個「迴向心」,是一種心量的訓練,是無遠弗屆的擴大,讓我們的生命跟整個法界相交融。
第三個「護法心」,修行要護法,護法就要弘法,那弘法就是要推動。
第四個「戒心」,戒心是堅固心,我們自己要擁有持戒,戒是一種規範。適當的應該有,不適當的應該要放下,把自己做一點規範。
第五個「願心」,願是實踐的意思,有願無行不成!願要行,所以叫行願,我們這叫普賢行願品,願要去做,做得到做不到,你不要在意,就是一定要做就對了。
這十個信心讓我們了解所謂的信心,不是一般人所講的我相信了、我知道了、我肯定了、我同意了。這個十個信心包括了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整個生命要完全的投入,我們在佛法的領域裏,想要獲得它真正的利益,要從這個地方開始。
華嚴經的結構
第一部份:前面三十七品的介紹
第一品到三十七品間,其中講的主要是「行」跟「位」,行是修行的方法,位是修行的位次。華嚴經裏交待的很棈楚。十信位的部分是摸索階段,也就是前行。一個修行人應該具備那些條件,你要自己去具備。這個階段分兩個部分,十個信心是你生命本質上應該具足的根本條件,是必要條件。另外一個部分,就是以一個人才看應該具備的條件,這是屬於比較外在的,是產生動力的部分,這個部分在進行品裏稱之為「十具足」。
第一循環的三十七品,第一會<世主妙嚴品>,就是講佛的果地境界,它告訴我們佛世間是什麼?怎麼看世間?
<世主妙嚴品>把世間狀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是什麼什麼神,這個神代表了生命力。
第二個部分是天龍八部,這天龍八部眾是講我們的個性,你有那種貪、瞋、痴、慢、疑的個性,通通用這個部分把你講出來。換句話說,佛看眾生的個性,也看眾生的生命力,然後連怎麼看出來的那個法門也跟我們講出來。
第三個是對我們欲界眾生的,在各個不同國度裏所講的華嚴經,名字都不一樣。為了因應眾生不同的根器,所講的內容會有廣狹之不同。佛陀在第三個部分告訴我們如何減輕妄想,他以天王來表達慾望愈少,天界愈高,他以這種清靜心,無染著心的狀況,來告訴我們怎麼修行。
第二會開始,就開始講修行的方法,修行的位次。從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到妙覺。等覺、妙覺開始從普賢三昧品,然後如來出現品。因為你這樣修,所以這樣成就,經文先大後小,然後由小逐漸向大,因此,在如來出現品才講佛陀於菩提樹下成道的境界,成佛的境界是這樣顯戲出來的。
佛陀往昔一切的修行,一直到他在菩提樹下成就的這個狀況,整個過程都在華嚴經裡,所以三藏十二部通通是《華嚴經》的眷屬經,而華嚴經稱為根本法輪、圓滿法輪、無盡修多羅,原因就在這裏。這是華嚴經的一個特色。
第二個部分:入法界品
第二個部分就是後面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個部分是很有名的,在六十華嚴占了十九卷,大約三分之一,在八十華嚴裏有二十一卷,它占了四分之一。四十華嚴則整部。《四十華嚴》其實就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這個部分是由善財童子為例子作說明,也因為善財童子的關係,所以這個部分在修行的指導方面很有名、很重要。